竞彩足球比分

竞彩足球比分

竞彩足球比分首页 -> 首页动态 -> 高教动态 -> 正文

构建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

时间:2024-06-05点击数: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变量。如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系统设计、有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师教育体系,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10期刊登北京航空航天大竞彩足球比分长王云鹏署名文章《构建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现登载如下,以飨读者。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大计。2024年1月“国家工程师奖”评选表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高校和企业是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切希望,“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这要作为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校企协同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高校和企业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深刻把握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重大意义

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科学家发现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有的世界。回溯历次工业革命演进史,蒸汽机、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的相继问世,推动人类生活实现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跨越,这些变革性跃升得益于卓越工程师的非凡创造力和突出实践力。当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技术迭代加速、工程场景愈发复杂,卓越工程师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面向未来,只有拥有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能力并源源不断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引领。

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决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推动我国在世界百年变局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驱动,亟需能够产出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的人才资源。卓越工程师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具有高远的价值追求、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战略人才力量。只有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不断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才能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给,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从历次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规律来看,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人才辈出的前提,更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引擎。发挥好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关键是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产业升级的支撑度和贡献度。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以校企协同为核心,通过“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野思维,旨在破解我国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是支撑高等教育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积极补充人才缺口的有力回应,对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外部经验与启示

全球工程师培养历经数百年发展,积淀形成出各具特色的丰富形态。透过各国的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工程师培养的共性规律,对校企协同构筑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校企共建生态,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效。卓越工程师培养取决于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作为德国现代工业中心之一,慕尼黑地区被誉为“德国硅谷之城”,很大程度得益于大学、企业、研究院所等深度融合和高度关联。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大学,聘请企业人员为大学教授,通过加大实验/讨论占比、增加课程设计、开设专门实践课程等形式,把工程实践全面嵌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校企共同组建联盟,强化双方优质资源互补,彻底打破相互隔阂的孤立状态。校企之间的这种交联网络,有力促进了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培养,也支撑了德国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光学设备等众多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校企共搭平台,凝聚卓越工程师培养共识。卓越工程师培养离不开多主体广泛参与的行业交流平台。美国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显著成就,与其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和行业组织密不可分。例如,美国在1946年合并组建的工程教育学会(ASEE),会员涵盖竞彩足球比分、企业、政府机构和专门协会等多种类型,通过及时反馈企业观点、面向校企定期举办高水平论坛、定期发布工程教育研究报告等形式,促进教学、研究、公共服务和实践,化解校企双方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差异化认识,为高校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对话的有效桥梁。与之类似,美国关于工程师培养的其他行业组织,也在汇聚校企专家的智库优势、共同探索工程师培养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确保了工程教育体系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升级。

校企共研标准,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培养依赖于完备的认证评价标准。法国是世界上率先开展工程师培养的国家之一,在法国独具特色的精英工程教育模式中,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扮演着重要角色。CTI作为全法唯一有资格授权竞彩足球比分颁发工程师文凭的机构,由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共同组成,通过制定统一的工程师培养标准认证体系,并向颁发工程师文凭的竞彩足球比分派出督查员,解决了各竞彩足球比分工程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推动了工程师学位文凭和资格的互认。凡经CTI认证的法国工程师学历证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认可度和高含金量,有力保障了精英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上述案例表明,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高校力量是不够的,要最大程度集聚高校和企业育人优势、搭建校企对话平台、建设培养标准与认证体系,持续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机生态。

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应与企业深度协同,通过强融合、搭平台、建标准,建立健全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世界工程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强化融合育人,汇聚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合力

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必须真正把深度融合的内涵贯穿于体制机制、培养要素、导师队伍等各环节中,增强全链条协同联动。

强化体制机制融合的统领效应。依托各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办学载体,将校企两方专家引入到管理决策、学位评定和招生选拔等治理体系中,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格局,通过体系重构带动要素重建、流程再造和能力重塑。目前,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均建立了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校企双主导管理模式。依托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持续构建资源共享网络、交流合作平台、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企业出题、校企共答、产业阅卷的校企协同一体机制。

强化培养要素融合的倍增效应。校企整合各自优势,共同促进课程、教材、实习实践基地等培养要素转化为优质办学资源。立足关键领域的特点特征,探索高校主导、校企共建、企业主导协同发展的“三三制”课程体系。从行业发展所需能力出发,打破原有知识框架,重塑教材体系,充分融入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建设一批高水准的示范教材。把大学的一流实验室设在企业中、让企业的顶尖平台建在大竞彩足球比分园里,打造类企业级的工程师技术中心。

强化导师队伍融合的师承效应。校企导师队伍是保障工学交替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组建校企导师组要重点考量双方是否具有联合课题/项目、是否具有前期合作基础、是否具有指导能力等因素。建立校企导师双向流动机制,通过实岗锻炼、设置工程型岗位等形式,以兼聘或全职的引进方式,切实提升高校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导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形成校企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局面。

2、打造一流平台,激发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活力

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必须紧跟时代变革,持续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多方交流活动,强化数智赋能,以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支撑高质量的实践探索。

深化互鉴互学打造交流平台。围绕卓越工程师全阶段全周期,深度聚焦1个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核心目标、覆盖M个不同关键领域、面向N个核心培养要素,精准构建校企常态化的“1+M+N”全流程交流互鉴机制。自2022年9月以来,联合体及有关单位针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挑战、提升校企导师水平等核心问题,相继举办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首届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院长论坛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导师研修班等,为行业交流互鉴提供了良好载体,取得了丰硕成效。

深化数字赋能打造共享平台。根据工学交替培养多频段、多时空、多主体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应当全面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周期数据采集分析和集成运用,及时反馈和预警培养状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数字画像和成长档案。另一方面,校企协同共建数字化核心课程、教学案例和教材资源等,搭建教育教学共享平台,实现校企之间的课程互选、教材互通和学分互认,提升工学交替模式的灵活性和校企协同培养的弹性,营造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国内与国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

深化规律认识打造研究平台。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改革仍面临诸多问题挑战,需要校企协同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汇聚教育、产业、政策领域等顶尖专家资源,加强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前沿发展、重大决策、热点问题等的战略研究。定期开展培养改革关键问题的调研和跟踪研究。创办一流期刊,为学术研究提供承载空间。积极开展政策倡导,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决策参考,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走向提出可操作性的客观建议。

3、健全认证标准,提升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能力

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必须对标国家要求、锚定产业需求,强化质量保障,不断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通专结合的能力标准体系。2023年9月,联合体正式发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力标准》,提出了家国情怀与职业素养、工程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领导管理与持续改进能力、终身学习与全球胜任力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凸显各关键领域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专用能力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保障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精准适配,为培养方案设计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指导,有效支撑了培养环节和实施办法落地。

建立覆盖关键培养环节的指南体系。切实发挥联合体的平台作用,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课题库建设及管理、双导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招生、核心课程建设、在企实践管理、毕业管理与学位授予、知识产权分配等,形成系统化、全程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在联合体发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汇编(第一卷)》中,已经率先制定了《入企培养工作指南》,后续其他关键培养环节的工作指南也将陆续出台。

建立贯通职业、开放互认的衔接体系。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在教育、职业和国际之间构筑科学高效的衔接转换框架,建立各国认证标准实质等效的指标体系,将工程师职业成长要求体现在教育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衔接体系,推动中国工程师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同频,提升中国在工程师职衔及评审标准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24年6月4日,详情请点击https://news.eol.cn/xueshu/hui/202406/t20240604_2614165.shtml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0

竞彩足球比分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希望大道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