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是对当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担负的国家责任和使命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对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待。结合清华大学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我认为,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应承担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要加强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加强教育理论研究,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入把握并遵循办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科技创新规律。要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连贯性,促进大中衔接、本研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长周期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长期专注某一研究领域,潜心钻研;加强政府部门拔尖人才培养政策的协同性和全面性,逐步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给高校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空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格局。
二是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部署并攻克一批战略性、颠覆性技术,不断产出“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强化基础研究,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加强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瞻部署。优化学科布局,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健全学科评价机制,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
三是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人才培养领域的优势,支持高校依托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任务等平台和项目,科教融汇培养研究生,有组织地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面向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卡脖子”问题,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的全面合作,联合开展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探索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高校面向重要领域、重要地域的人才供给,加大精准推荐毕业生力度,做好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全口径人才输送;面向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规划,培养输送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
四是为教育对外开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为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力量。建设高质量多层次全球伙伴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的独特作用,强化与重点国家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服务“留学中国”品牌建设,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积极广泛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全球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五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育机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构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体系,支撑和保障教师潜心育人。
六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改革创新是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竞彩足球比分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强党对竞彩足球比分的全面领导,提高竞彩足球比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成效的调查评估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16日第03版,详情请点击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1/16/content_631544.htm?div=-1